性引诱与自动虫情测报灯进行虫情测报,二者各有优势。利用性引诱进行马尾松毛虫发生期的预测是简便易行而准确的测报方法。自7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已广泛开展松毛虫性引诱的研究,并取得不少成果,但至今利用性引诱进行虫情监测的工作仍缺乏系统数据和应用。故将80年代在安徽、武汉和广东等省研究结果中的虫情监测及相关工作进行了整理。
在目前尚无性引诱剂商品时,可用2只雌蛾做引诱源,长期坚持应用将会积累一些可贵的经验。利用性引诱进行马尾松毛虫的虫情监测特别适用低虫口林区。在低虫口期和虫口密度上升的林区性引诱试验效果比较理想,而在松毛虫已经大发生的林区作性引诱试验尽管虫茧的密度很高,可是诱捕的效果并不一定理想。其原因一是雌蛾密度大与诱捕器中的诱源产生竞争;二是大发生的林地松林受害严重,故成虫羽化后会向外围扩散迁移。所以在所谓“无虫区”和虫口密度较低的林区长期的不间断地进行性引诱虫情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利用性引诱进行虫情监测还不够完善,要想做到更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现在的结果只能粗略的判断种源种群动态趋势,还必须有一定的数据积累。单凭观察到的雄蛾被引诱的现象还不能确定当地的虫口密度,因为性引诱源扩散出来的引诱物质是在空气中流动的,不是所有被诱来的雄蛾都能准确地判断诱源的位置,有些落在了诱捕器外,而落到诱捕器中的只是少数。在诱来的和捕到的虫数关系方面,我们在1991~1995年也做了一些工作,但但它们之间关系,还有许多相关因素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