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棉铃虫在总场棉田的消长规律及发生程度
1.1 棉铃虫
2008 年 5 月 5 日虫情测报灯诱集到越冬代第一头成虫,较 2007 年推迟 10 天,较 2006 年推迟 5 天,4 月中旬末的降雪低温过程影响了越冬代成虫的羽化。5 月中旬在玉米诱集带上发现棉铃虫卵,棉铃虫三代幼虫出现的三个活动时段,第一代 5 月 18 日~6 月 10 日;第二代 6 月 20 日~7 月 10日,百株虫口 0.5~5 头;第三代 7 月 26 日~8 月 15 日,田间分布去年多在地头地边,而今年多在田间均匀分布,密度为百株 0~16 头。
1.2 成虫高峰期
通过总场诱蛾汇总,越冬代 5 月 18 日 - 24 日,与 07 年比较提前 7 天进入高峰期,进入 5 月份,气候十分炎热,积温提高,棉铃虫生育期羽化提前。第一代 6 月 18 日~27 日,比07 年同期提前 8 天。正常气候情况下,诱蛾量趋于高峰时,每日增加量 30~40%。第二代成虫诱蛾高峰期 7 月 24 日 - 8 月5 日,比 07 年同期提前 10 天,并且诱蛾量大大超过一代成虫高峰,从成虫各代高峰期看,越冬代至第一代 30 天,较 07 年32 天减少 2 天;一、二代之间为 36 天,较 07 年减少三天左右。从棉铃虫各代各生育期发育进程看,08 年与 07 年相比,各代生育期提前 7~10 天。
2 棉花虫害综防技术应用
2.1 苗期预防
为预防苗期烂根病、蓟马的为害,采用 26%福多甲和60%3911 混合,用量为种子量的 0.85%,100%进行集中包衣,使总场棉苗抵御了 4 月雨水足、墒足气温低的不利环境。烂根死苗面积控制在 1%以内,多头花率控制在 3%以内。
2.2 棉铃虫防治
棉铃虫已连续 5 年大发生。总场充分利用农业科 - 测报站 - 连队植保员三级病虫测报网络,掌握了各代棉铃虫的发生期及发生高峰、产卵高峰期,掌握了棉铃虫各代幼虫的发生危害期,针对其发生动态,总场展开一系列防治棉铃虫摆把、诱虫奖罚管理措施,使诱蛾工作各环节落到实处。各代成虫摆把诱杀时间平均 20 天,共计 60 余天。经统计汇总,诱杀越冬代成虫:摆插杨枝把 15.85 万把,捕捉成虫 42 355 只,是2007 年同期的 13.49 倍;诱杀第一代成虫:摆插杨枝把 17.32万把,捕捉成虫 174 377 只,是 2007 年同期的 10.65 倍。诱杀第二代成虫:摆插杨枝把 18.8 万把,捕捉成虫 31.18 万只,与2007 年同期基本持平。全年共捕捉成虫 52.86 万只。
2008 年棉铃虫来势猛,卵量大,药剂防治期间重点抓了各代卵孵化高峰期和低龄幼虫的化防。各代幼虫最佳防治时间(三龄前)分别为一代 5 月 20 日~5 月 25 日,较去年提前5 天;二代 6 月 22 日~6 月 26 日,较去年提前 6 天;三代 7月 26 日~7 月 29 日,较去年提前 9 天;经药剂筛选,防治用药第一代采用赛丹或硕丹 150g/667m2,本着轮换使用农药的原则,第二代采用爱棉郎 70g/667m2、棉铃净 80g/667m2或安打 16- 20 毫升 / 亩。第三代采用科云 NPV2g/667m2、甲维盐45g/ 亩或灭幼脲 35g/667m2。棉铃虫化防面积 16 万亩次,玉米诱集带 0.18 万亩,摆杨枝把 51.97 万把(每次每 667m21把),855 台频振式杀虫灯诱蛾 2.5 万头,总计诱杀棉铃虫55.36 万头。经阶段检查,一代棉铃虫顶心被害率小于 3%,三代棉铃虫蛀铃率控制在 0.2%。各代棉铃虫对棉田均未产生危害,棉花得以正常生长。
2.3 棉蚜的防治
棉蚜是总场的常发性害虫,今年明显重于 2007 年、2006年,蚜量较大的范围主要集中在市郊的一、三分场连队和四六分场部分连队。田管期间,总场在加强对棉蚜监测的同时果断采取措施,一是 6 月下旬翅蚜迁飞高峰期,采用高效低毒为主的药剂对温室大棚及罢园蔬菜进行喷雾处理,有效减少翅蚜迁飞量,大大降低了田间虫口基数,缓解了大田防治压力。6 月下旬及 7 月上旬对达到防治指标已有油叶现象的条田,用赛丹、吡虫啉、啶虫脒等高效低毒农药,采取地边封锁和点片挑治,个别条田辅以机力普防。至 7 月下旬,实现了天敌种群数量发展迅速,棉田蚜虫大幅消减,棉花正常生长的良好局面。
2.4 棉叶螨的防治一是各单位增设临时调查员,协助植保员加强田间调查,制定正确的防治方案,做到勤调查早防治,有一株防一圈,有一点防一片。二是 5 月下旬,结合防治棉铃虫普防叶螨6.2 万亩。各单位机务工人积极配合,改装机车喷雾器 1~3台,并加装“拨拉杆”,吊挂喷雾作业,使植株叶片正反全面着药,有效保证了普防作业的防治质量。三是采取大水量,低浓度的防治方法,以三氯杀螨醇和尼索朗或螨危加阿维菌素溶液每亩 80~100kg下水量喷雾防治,效果达 95%以上。7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棉田地头地边叶螨出现反弹,用高压喷枪施药封锁,既经济也避免了机车辗轧棉花,同样收到理想防治效果,截止田管后期,棉田无连片红叶。
3 防治“三虫”的成效
2008 年年在棉花“三虫”同时大发生的情况下,97%以上的单位都能很好地使棉花“三虫”做到协调防治。总场与分场,分场与连队、连队与植保员签订了三级植保工作管理责任状,相互间明确责任。在资金上全力为棉花“三虫”防治提供一切保障,购置频振式杀虫灯 855 台,配套设施共计 40 多万元,使总场棉花主要区域内形成布局合理的诱虫网带,为降低棉田虫口基数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在棉花“三虫”治理上,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时效”,如在棉铃虫的防治上,采取统一用药、统一防治时间、统一作业质量。2008 年棉铃虫发生极不整齐,尤其二、三代成虫高峰期长,产卵时间长,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困难,针对这一情况,一是对一遍防后,仍落卵量较大地块进行补防,二是采用药效时间长的 NPV或 BT制剂与其它药剂(如甲维盐、灭幼脲 3号等)混配使用,收到满意效果。防治棉铃虫时间上要“准”,时效性很强,总场各代棉铃虫幼虫均在五天内基本做到防治结束。经植保工作大检查,一代棉铃虫顶心被害率不超过5%,三代棉铃虫蛀铃率不超过 0.5%,为棉花生产确定了丰产基础。
太阳能虫情测报灯 https://ny.ragiot.com/showinfo-9-5-0.html?/product_2.asp?id=24
病虫测报灯 https://ny.ragiot.com/showinfo-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