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抗虫棉在我国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后,棉铃虫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由于棉田化学杀虫剂的大量减少使用,以绿盲蜷、中黑盲蜷等为主的盲蜻蜂逐渐上升为棉田主要害虫,并持续暴发,给河北省棉花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该虫寄主范围广、世代重叠严重、行动敏捷等特点为其化学防治带来了较大困难。最佳防治适期难以准确把握成为棉田绿盲蜷化学防治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棉农们只能进一步增加用药量和施药次数,但这就造成了大量的药剂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本文旨在研究诱虫板在棉田绿盲蜷测报中作用,为科学准确的掌握用药适期,提高化学防治效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10年6 -8月在河北省献县小平王乡万亩棉田示范区进行。以薄木板制成黄色板(30cm x 40cm ),两面均匀涂上粘虫胶备用。
1. 2 方法
色板诱集法:6月30日将30块粘虫板以3行10列的方式置于棉田,诱虫板之间间隔30m。诱虫板的下沿略高于棉花植株,且随着棉株长势逐渐提高。黄板放置后每Sd调查一次,记录诱虫板上的绿盲蜷成虫总数。
棉田被害调查:每块棉田随机调查10点,每点调查连续5株的新叶被害,记录每点被害株数,调查时间与色板诱集法同期。
棉田网捕法:利用捕虫网对棉田进行扫网,随机调查10点,每点10网,记录网内的绿盲蜷头数,调查时间与色板诱集法同期。
2 结果与分析
分别采用色板诱集法、棉田被害调查法、棉田网捕法等方法,调查研究了棉田绿盲蜻的发生及为害情况,其结果详见图to从调查结果来看,诱虫板上的虫量7月4日开始增长7月9日达到峰值2头/板。棉田被害7月9日开始增长,7月14日达到峰值。网捕前期几乎未捕到绿盲蜻,8月4日开始捕到成虫。结果充分表明,3种调查方法中,色板诱集方法从精确性方面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方法,其可更早的发现棉田绿盲蜷的迁人。
图1诱虫板、棉田被害、棉田网捕调查对比图
3 讨论
3. 1 比较3种虫情预测方法
农业害虫预测预报目的在于监测害虫种群动态,为害虫综合防治服务。它以害虫发生规律为基础,通过实地系统调查和资料整理,结合当地历年的有关资料,结合当年具体情况推测害虫种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数量动态与作物受害程度趋势,并将其及时传递到各有关单位和农民,指导做好害虫防治准备工作,以达到经济、简便、安全、有效地控制害虫种群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之目的。
本研究中采用的色板诱集法中诱虫板制作简单,使用时间长,对其他迁飞性害虫均有监测作用。但需要随着棉花的生长,不断调整诱虫板高度,保持诱虫板高于棉株。棉田被害调查方法简单,被害易于观察。但绿盲蜷主要危害棉花的幼嫩组织。幼嫩组织长大后才能发现明显被害。所以,它对虫情的测报相对滞后。网捕法能够随时对不同地块害虫进行监测对其他迁飞性害虫均有监测作用,但从本研究来看,其还不够精确,尚需进一步改进。
3. 2 色板诱集法可适用于棉田绿盲蜡虫情测
报色板诱集法可更早的发现棉田绿盲蜷的迁人,其对棉田绿盲蜷虫情测报效果最佳。由于棉田发现被害相对滞后于绿盲蜷迁人棉田;棉田网捕法亦不能精确地测报,所以色板诱集方法优于棉田被害调查、棉田网捕法。
因而,利用色板诱集法对棉田绿盲蜻进行测报比棉田被害调查法、棉田网捕法结果更为准确。能够科学准确测报绿盲蜻的发生,指导棉农在用药适期合理用药,减少药剂浪费,提高化学防治效果。
相关文章:性诱法杀虫与虫情测报灯杀虫效果对比实验